* 新闻详情- */>
行业政策
我国 10 余省份将人工耳蜗纳入医保 最高报销可达 45 万 近年来,已有上海、江苏、浙江等10多个省份陆续将人工耳蜗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最高支付标准可达45万元。江西从去年9月将人工耳蜗纳入医保以来,目前已有170多名患者接受了治疗。这一政策大大减轻了听障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使更多患者有机会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改善听力,提高生活质量。 西宁市湟源:为 20 户残疾儿童家庭实施爱心小屋改造 日前,西宁市湟源县残联积极争取并稳步推进各类惠残政策落地见效,为全县20户残疾儿童家庭实施“爱·同行”小屋改造项目,为残疾儿童提供舒适便利的学习生活环境。工作人员根据家庭实际需求和孩子特点,精心设计装修房间,配备合适的设施。改造后的小屋为残疾儿童创造了更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 会议培训
淮北市首期康复护理专科护士培训班开班 10月14日,淮北市首期康复护理专科护士岗位培训班在市康复护理培训基地——安徽皖北康复医院举行,来自全市各医疗机构的20余名学员参加培训。该培训班旨在提升康复护理水平,课程涵盖康复理论、实践操作等。 周口市残疾儿童康复技术培训班开班 10月11日,由周口市残疾人联合会主办的残疾儿童康复技术培训班在周口淮海医院开班。此次培训班邀请了河南省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的4位业务专家现场授课。课程内容涵盖了言语障碍康复治疗、听力语言康复治疗、脑瘫儿童康复治疗以及残疾儿童档案管理等4个方面,主题鲜明,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实用性强。 “星星计划” 特殊教育教研员能力提升研修班在泉州启动 10月14日,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指导,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主办,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支持,北京字节跳动公益基金会捐资,泉州师范学院承办的“星星计划”特殊教育教研员能力提升研修班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特殊教育教研员200余人参加。研修班为教研员提供丰富的培训内容,涵盖特殊教育前沿理论、课程设计与实施等。 “体医工” 融合开启新篇章:北航首届运动康复专业开班 9月30日下午,北航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与体育部联合举行了首届运动康复专业的开班仪式。该专业结合运动科学、医学和工程学知识,培养复合型人才。学生将学习运动损伤预防、康复治疗技术等课程,为运动康复领域提供专业支持,满足人们对运动健康的需求。 10月份儿童康复行业会议培训信息汇总 行业动态
2024 年中国康复医疗资源发展现状:康复医疗资源整体稀缺,亟待提升 2024 年中国康复医疗资源发展现状报告显示,整体资源稀缺。康复医疗机构数量不足,分布不均衡,且康复医疗人才短缺。康复设备和技术也有待更新和提高。这严重制约了康复医疗服务的发展,急需加大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人才培养,以满足患者需求。 2023 年全球服务机器人销量出炉,康复机器人增幅达 128% 根据ISO标准,《2024年世界机器人报告》将医疗机器人视为与服务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并列的第三类机器人。2023年,医疗机器人的销量约为6100台,较去年增长了36%,其中康复和非侵入性治疗机器人销售量增长高达128%。康复机器人能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提高康复效果。随着技术进步,其功能和性能将不断提升,市场前景广阔。 中国民生银行大连分行开展自闭症儿童金融知识普及活动 日前,中国民生银行大连分行携手大连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小海豚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举办公益宣传活动。工作人员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向自闭症儿童介绍金融知识,如货币、储蓄等。活动还设置了互动环节,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该活动不仅帮助自闭症儿童增长知识,也体现了银行的社会责任和关爱。 特殊教育名师送教活动走进阳江 9月23日至27日,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特殊教育名教师培养对象送教活动在阳江市举行,为期5天。20位来自全省各地的优秀特殊教育教师,走进阳江市特殊教育集团成员学校,开展示范研讨课、评课交流和专题讲座。活动促进了教育资源共享,提升了阳江特殊教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为特殊儿童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追星星的 AI 用科技守护孤独症儿童 在浙江杭州,孤独症孩子们有了他们的专属AI绘本工具“追星星的AI”。这是由一群AI工程师用业余时间研发完成的一个AI应用,正在通过公益机构在孤独症患儿中推广。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如智能辅助诊断、个性化康复训练等,为孤独症儿童提供更精准的帮助。 全国孤独症智慧星快乐骑行公益活动在宜昌启幕 10月14日上午,2024年全国孤独症智慧星快乐骑行公益活动在秭归拉开帷幕。据了解,该活动已先后在青海西宁、内蒙古包头市举办。今年,活动来到宜昌,吸引了来自全国26个省市的120多名孤独症青少年参加。通过骑行活动,孩子们锻炼了身体,增强了自信心,也促进了社会对孤独症群体的关注和理解。 “台湾烘焙妈妈” 在南京创办 “喜憨憨” 空间 在南京玄武区D9街区,有一家特殊的烘培咖啡店——“喜憨憨烘焙咖啡公益空间”,几乎看不到堂食的客人,来自中国台湾的刘杰带着孩子们一起制作甜点。“这里有二十多个残疾孩子,每个孩子我都可以讲出故事,这几年他们变化很大,这也是我坚持做这份公益事业的动力。”67岁的刘杰说。在这里,特殊儿童学习烘焙技能,通过劳动获得尊重和快乐,促进了他们与社会的融合,让更多人看到特殊儿童的潜力和价值。 华人艺术家晨晓:用 “中国好色彩” 温暖孤独症儿童 近日,在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龙坞何家村,新西兰杭州联谊会会长、华人艺术家晨晓的画展——一万束阳光《聆听晨晓说荷,关爱孩子们画荷》正在举行,他受访时表示,这是一场色彩与孤独症儿童心灵的交流,期许用“中国好色彩”温暖孤独症儿童。他通过艺术创作和活动,为孤独症儿童带来美的感受和心灵慰藉,同时也引起社会对孤独症儿童艺术教育的关注。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