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详情- */>
两会声音
马海伦委员:将儿童孤独症纳入区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病种 宁夏自治区政协委员马海伦提交提案,建议将儿童孤独症纳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病种目录。以当地为例,孤独症儿童救助人数呈上升趋势,但由于认知、筛查和诊断等方面的问题,家庭和社会负担沉重。早期筛查和干预对改善症状至关重要,将其纳入门诊特殊疾病病种目录,可由医保支付门诊康复治疗费用,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此外,还应加强医疗服务监管,优化报销流程,推行 “一站式” 结算服务。 陈雍委员:希望更多人关注帮助孤独症患者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席陈雍今年提交提案表示,全国约有 1300 万孤独症患者,200 万孤独症儿童,他们存在交流、互动等障碍,家庭负担沉重。他希望社会各界给予更多关心,如社区多建康复中心,完善政策,吸引社会组织和社会资本参与。 李紫微委员:对成年后的自闭症患者适当开展职业培训 辽宁省辽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李紫微提交提案指出,我国成年自闭症患者政策扶持存在空白,18 岁自闭症学生毕业后去向堪忧,这不仅导致家庭贫困,也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她建议,在自闭症患者职业教育方面加大投入,如开发课程、开办培训班、完善办学体系等,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同时,政府应对大龄自闭症患者分类救助并给予政策扶持,助力其就业。此外,还应设立公办或公建民营的康养中心,鼓励社会力量办康复劳动机构,政府给予补贴,发展家长组织并提供多元化服务。 杨洋委员:加快推进听障群体无障碍化建设 中国残联副主席杨洋提交多份提案关注听障群体无障碍化建设,我国有 2.06 亿听力障碍者,杨洋认为同步字幕是听障群体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但目前直播节目字幕配备不足。她建议广电总局借鉴国外经验,在相关制度中增加嵌入可关闭字幕的规定并推动试点。同时,加快推进 12345 政务服务热线听障群体无障碍化建设,增设 “信息无障碍服务”;优化专业技术等社会考试中听力残疾人考场无障碍服务,明确申请流程等并培训监考人员。 行业政策
中国残联:残疾人康复服务目录更新2025年版 3月4日,中国残联、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共同印发《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目录 (2025 年版)》。该目录在 2019 年版基础上进行了更新,新增精神和智力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项目,将 0—6 岁听力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服务内容扩展到人工耳蜗体外机升级、置换等。并对部分康复服务内涵进行清晰界定,规范相关表述,旨在为残疾人提供更全面、规范的康复服务。 温州开办孤独症儿童教育专门学校,实行十五年一贯制 3 月 3 日,温州市润星学校正式揭牌成立,这是一所孤独症儿童教育专门学校,将于今年 6 月招生,9 月正式开学。学校实行十五年一贯制,各学段各年级暂定招收两个班。近年来,国家对孤独症儿童教育愈发关注,浙江也鼓励推进相关学校建设。温州持证残疾儿童中孤独症儿童占比超 36%,社会需求迫切。该校会提供基础学科、个性化支持及扬长课程,现有专业团队和经验丰富的师资,其成立标志着特殊教育向专业化深耕迈进。 3月起,多地人工耳蜗集采产品纳入医保报销,价格降幅达 75% 3月起,北京、天津、广东等多地正式执行国家组织人工耳蜗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人工耳蜗类耗材单套价格从平均 20 余万元降至 5 万元左右,降幅高达 75%。此次集采覆盖临床常用产品及支持 3.0T 核磁共振检查的新一代植入体,患者术后可直接进行高场强核磁检查,无需额外手术干预。此举为听障群体带来福音,对儿童语言康复和家庭减负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河南近5万名残疾儿童得到康复救助 河南省政府新闻办2月28日通报 2024 年重点民生实事工作进展,全省 49161 名残疾儿童获得康复救助,较 2023 年增加 5.3 个百分点,有效改善了残疾儿童身体和认知功能,减轻家庭负担。同时,河南在产前筛查、新生儿筛查、“两癌” 筛查及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等方面也成果显著,完善了筛查服务体系,提高了妇女儿童健康水平。 滁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启动 滁州明光市残联早谋划、早部署 2025 年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通过多样化宣传普及救助知识,解答申报流程,规范项目审核,根据评估结果指导家长选择定点康复机构。同时,对 2024 年度在训儿童康复成效展开调查,收集家长意见。目前已为 166 名残疾儿童申报康复救助,后续将与康复机构对接,确保儿童按时接受训练。 九江市残联多措并举助力听障群体融入社会 九江市残联积极帮扶听障群体,成效显著。2024 年度完成听力辅具配发 1867 件,为 3 人提供人工耳蜗补助,还通过公益项目募集善款,为 1200 余人义诊筛查,40 名患者实施手术。此外,推广手语服务、打造信息无障碍环境,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助残活动。 泉州市残联全力构建孤独症全生涯关爱服务体系 2024 年起,泉州市作为全国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先行先试地区,多措并举构建孤独症全生涯关爱服务体系。在支持帮扶方面,为 960 多名孤独症儿童发放救助,推动融合教育,开展心理咨询,探索辅助性就业。在监督管理上,打造样板、强化监管、提升效能、扶持机构。还开展国际交流提升专业能力,营造爱心氛围促进社会融合。 会议培训
安康开展特殊教育培训提升教师能力 3月3日,安康紫阳县教体科技局、县师训教研中心联合举办 2025 年春季送教上门教师培训班,全县各镇中心学校送教教师及县阳光学校相关负责人参训。培训围绕特殊教育融合发展、送教上门策略、康复评估方法等内容,通过现场教学观摩、政策解读、互动交流等形式,重点提升教师对特殊儿童的功能评估、教学计划制定及感统训练能力,助力特殊教育资源下沉,保障残障儿童受教育权益。 南安市妇幼保健院开展儿童孤独症专题讲座 近日,南安市妇幼保健院医生省新镇卫生院,为社区工作者开展 0—6 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科普讲座。讲座结合案例分析,系统讲解孤独症的特征识别、成因诊断及家庭干预方法,强调早期筛查与规范治疗的重要性,指导社区工作者协助家庭做好儿童居家干预,推动孤独症患儿尽早融入集体教育,提升社会支持效果。 3月份儿童康复行业会议培训信息汇总 行业动态
江西首例国家集采人工耳蜗植入术实施 3月3日,江西省儿童医院耳鼻咽喉科团队为三岁的感音神经性聋女童乐乐实施了江西首例国家集采人工耳蜗植入术,采用微创植入技术,手术效果良好。乐乐是享受人工耳蜗集采及医保政策的首位听障患者,医疗总费用 11 万元,医保报销后自费 3.1 万元。术后预计一个月开机调试,人工耳蜗对解决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尤其是帮助先天神经性耳聋幼儿恢复正常生活意义重大。 泉州市鲤城区成立儿童孤独症康复中心 2月28日,鲤城区妇幼保健院与泉州市第三医院举行医联体协作签约仪式,并为儿童孤独症康复中心揭牌。双方将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建立 “筛查 — 诊断 — 康复 — 随访” 一体化服务链,为孤独症儿童提供全周期、个性化的康复支持。泉州市第三医院在儿童孤独症筛查、诊断、干预康复方面有一定经验,此次合作是创新实践。 长三角创新合作提升县域康复医疗服务 德清县武康健康保健集团与长三角智慧康复专科联盟举行合作签约仪式,启动 “德清县康复中心” 共建项目。该项目旨在整合长三角优质医疗资源,推动县域康复服务标准化、智慧化发展,构建创新模式,加强技术协作与资源整合,提升康复医疗能力,为全国基层康复体系建设提供经验。 河北:盏盏“小橘灯”照亮特殊儿童成长路 2023年7月,河北团省委启动 “小橘灯” 助残接力计划,全省已有 6.2 万人次志愿者参与,开展关爱服务活动 4500 余场,累计服务近 30 万小时。志愿者们以多种方式与特殊儿童及家庭结对,为他们提供教育支持和生活帮助,帮助特殊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如沧州星月社开设兴趣班,唐山师范学院学生为智力障碍儿童提供点对点帮助等。 聊城市举办首届听障儿童演讲比赛 3月1日,聊城市举办首届听障儿童演讲比赛,主题为 “健康聆听 无碍沟通”。听障儿童们通过借助助听器说话或手语配合旁白的方式,分享了自己的康复历程和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此次活动为听障儿童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也呼吁社会给予他们更多关爱和支持。聊城市全面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定点康复机构帮助众多孩子取得进步。 “高颜值孤独症少年”吹陶笛走红 广东深圳 20 岁的孤独症少年小岱因在社交平台演奏陶笛走红。小岱 3 岁确诊孤独症,在接受特教训练时被发现音乐天赋。经历一次意外后,妈妈为他报名音乐教培机构,他先后学会葫芦丝、陶笛、排箫等多种乐器。他曾为张韶涵和周深的合唱伴奏,还接到一些演出邀约。音乐让他变得自信、有主见,妈妈希望他未来能开心生活,做有意义的事。 -THE END-